高新技术企业要怎么积极自查以规避税收风险、维持高企资格
大量收23-24年高新技术企业,干净无异常即可,有资源的朋友欢迎私聊合作:15915898572(同微信)
纳税人取得高新资格后,应当在3年有效期内,定期对知识产权的取得、研发项目的数量及质量、高新收入占比、研发费用投入占比、科技人员占比等高企认定指标展开关联的、持续的、全面的评估。本案中,涉案企业就自查发现的享受非应享税收优惠予以申报补缴,阻断了税务违法责任追究。具体而言,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自查应关注以下要点:
(一)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企业更名、发生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是否及时向认定机构报告,是否及时填报年度发展情况报表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17条,高新技术企业发生更名或与认定条件有关的重大变化(如分立、合并、重组以及经营业务发生变化等)应在三个月内向认定机构报告。企业更名的,应及时取得重新核发的认定证书。并由专人负责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维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在高新认定管理工作网填报年报、协调统计、税局等部门有关高新信息的填写审核,保证各部门报送数据除统计口径差异外的一致性。
(二)知识产权申报数量、相关性、对产品的核心支持作用等是否符合认定条件
企业应就知识产权申报数量是否符合要求、知识产权是否与主营业务相关及其对产品的支持作用展开自查。为应对地区对知识产权存在申报时间与取得时间限制等情形,企业应摸索政策调整方向,并以此为依据在以后年度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取得的连续性。
(三)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比是否符合比例要求
企业应对照劳动合同、社保缴纳、个税申报明细等材料,排查研发人员真实性。研发人员真实性将直接影响相应人员费用能否归入研发费用,进而影响研发费用占比,可能导致企业因占比低于认定条件而被取消资格。
(四)各年度研发费用占同期销售收入比例是否符合认定条件
研发费用归集既牵涉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审查认定通过与否,也将影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是否合规。为了能够准确核查企业各科目研发费用投入情况,企业应按研发项目或科目归集研发费用。具体而言:
1.通过比对工资表、个税申报明细、劳动合同岗位信息,确认其能否相互匹配印证,以工时为标准,对领导岗位和非全职研发人员工资做分配,确保研发人员真实性;
2.参考领料单等凭证确认材料费应归属于研发费用的真实性;
3.结合折旧明细表、固定资产发票,判断设备是否用于研发,再进一步考察研发活动是否与研发人员使用相匹配,确保折旧费用发生的真实性;
4.立足与企业合同关于设计项目规定的权利义务,企业应综合相关成果报告、测试记录、勘察报告等反馈凭证,核查设计费用发生的真实性;
(五)高新收入的“高新”性及占比是否达标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可以就高新服务收入合同向技术市场予以备案,获得第三方认可;或就工程项目中用到的高新技术结合工程项目形成文字说明,以应对高新检查。
栏 目:高企申报教程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异同!
本文标题:高新技术企业要怎么积极自查以规避税收风险、维持高企资格
本文地址:https://www.gqrdw.com/sbjc/2426.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10-1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到期仍对外宣称“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违法?
- 09-19注意!这些罚款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会被评审专家一票否决
- 09-10高企认定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废料(如残次品、下脚料、中间试制品)的处理
- 07-28高新技术企业取得境外所得能否按照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 07-25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两个关键时间点
- 07-22高新技术企业核查中最常见且风险较高的税收风险点
- 07-22高新技术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企业所得税时如何填写?
- 07-21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财务负责人如何主导与应对
- 07-21税务部门发现高新技术企业不符合条件如何处理?
- 07-18高企认定审计报告类型及审计机构要求


阅读排行
推荐教程
- 02-12高企认定中“企业成长性”的特殊计算方式!
- 08-24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否要求每年研发投入都要达到规定比例?
- 08-23高企认定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 09-09高企认定对出具专项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的中介机构有哪些要求?
- 02-01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报表填报流程
- 07-12高新技术企业需填报的统计报表
- 04-16研发费用三个归集口径的比较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归集详解
- 05-26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引进落户上海
- 06-24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没有二维码怎么办?
- 06-05高新技术企业三表研发费该一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