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如有高企申报、高企迁移、高企贴息需求的企业/中介机构,欢迎电联:15915898572(同微信)
企业资质服务

广西高企政策

当前位置: 主页 > 高企奖励政策 > 广西高企政策

河池市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河池市科技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时间:2022-09-20 09:15:52|栏目:广西高企政策|点击:
  •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
  • 商标注册

河池市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河池市科技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河池市科技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桂办发〔2021〕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河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和“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以建设“六新河池”为总目标,深入实施“九大跨越”发展举措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准河池定位,充分挖掘河池的资源特点,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以及学教研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特色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支撑河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0.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突破15%,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40家以上,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10人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额累计突破20亿元,转化科技成果累计100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整合创新资源,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布局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平台。聚焦我市金属新材料、蚕桑茧丝绸、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特色农林业、大健康等比较优势产业,通过谋划新建、优化提升、整合重组等方式,积极创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区、农业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园等一批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增强我市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推动河池环江农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支持广西科学院河池分院在新材料、中草药等领域开展院地合作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分院建设。组织实施河池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行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与科技资源服务类平台的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河池建立专业研究所2家以上,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0家以上。到2023年,新建自治区级创新平台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大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对新引进经认定后的高层次人才,按照认定层次分别落实不同标准的岗位津贴、安家补贴、科研项目补助经费。对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关键技术的顶尖人才和团队,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加强科技人才基地、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着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支持河池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支持广西大学巴马研究生分院建设,支持各县(区)与大湾区科研机构、院所、企业共建双向“创新人才飞地”,重点支持深圳-巴马“双创产业园”建设。实施“以优带新”的拔尖人才科研资助项目,培养一批新青年科技人才。到2023年,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1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科技局、教育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加强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积极对接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获取渠道,聚焦我市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产业需求,加强技术和科技成果供需对接,通过产学研用完成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政策,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探索建设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成果应用和示范,制定相应的政策,在资金、土地、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组织开展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推荐工作。到2023年,转化科技成果10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依托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交流合作。牢牢抓住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治区科技厅、广西科学院等帮扶河池机会,充分发挥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重要科技资源,推进河池科技创新发展,有效支持河池高质量发展。支持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誉升锗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通过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研发、联合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织企业联合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有色金属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创新联合体。到2023年,力争建设创新联合体2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支撑工业振兴,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工程。

1.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坚持“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加大创新支持力度,激发创新活力,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在金属新材料特别是战略性金属新材料方面,牢牢抓住河池金属新材料的特点、特色,支持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或新的产业主体优势开展金属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河池宜州洛东PCB产业链项目、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广西佑灿新材料有限公司硫-钛-铁-锂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等新技术新能源项目建设,抢占新材料应用技术和高端制造材料制高点;在茧丝绸方面,发挥宜州、环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产业短板和关键问题为导向,加快广西国色天蚕产业园项目、广西国色天丝产业园项目、丝绸炼染项目、宜州轻纺城项目等茧丝绸项目建设,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在蚕桑种业繁育、丝绸加工、蚕桑资源多元化应用等领域,研发应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丝绸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快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华为机器视觉基地、河池学院网络安全靶场基地等一批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器官移植方面,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巴马香猪异种器官移植、人源化抗体生产等科研项目攻关,力争突破临床异种移植领域的技术难题;在生物技术方面,聚焦生物育种、淡水养殖、益生菌、基因工程等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引育一批生物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生物技术科技创新平台,支撑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到2023年,突破关键技术3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大数据发展局、投资促进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2.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体系。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与运营,建立多层次科技创新创业投融资机制。支持金融机构探索和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科技金融在产业链创新链中的支撑作用,探索设立科研贷款、科技保险、专项投资基金等科技金融服务。发展培育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培养、引进技术经理人队伍,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渠道,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河池中心支行,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科技强农工程。

1.加强农林业新品种研发。以推进农业“十大百万”产业为重点,加强特色优势农业优新品种育种育苗研究,培育、开发和引进适合我市地理、气象条件的高产、优质、广适、抗病、宜机化等农业新品种。加快农业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推广,围绕我市优势特色种养产业,开展种质收集保存、种质开发利用、品种选育繁育等工作,重点保护利用蚕桑、(香)猪、牛、羊、“三特”水果、特色稻种、特色经济渔业品种等地方特色品种,建设实施农业种质资源圃、保护区、保种场,良种繁育基地和种业产业园等项目。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工艺,提升农产品品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水稻、甘蔗、油茶、马铃薯、特色水果等品种的亲本保纯、繁殖和繁(制)种关键技术,以及种子种苗加工技术、种子质量精准快速检测技术等研究。到2023年,力争审定(登记)农业新品种5个。〔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

2.加强农林业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重大科技需求,聚焦蚕桑、油茶、板栗、香猪、肉牛肉羊、淡水鱼等地方特色产品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突出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开展高产栽培、高效生态栽培、水产生态养殖等生态种养,农产品保鲜综合处理、农林产品高值化综合利用,农业机械智能化、节能环保、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阻控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

3.加强农林业重大病害防控技术开发。聚焦柑橘黄龙病、珍珠李枯叶病、猕猴桃溃疡病等农作物病虫害,以及非洲猪瘟、禽流感等畜禽疫病,开展综合防控技术攻关与示范,着力推广绿色农药、新型疫苗、新型化学合成药、兽药及诊断试剂等防治产品,建成一批综合防控技术应用示范点。推广非洲猪瘟防控新技术,加强畜禽重大流行疫病监测、检疫与防控技术等动物疫病防控科学研究。到2023年,组织开展5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畜禽水产疫病防控技术研究与技术示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

4.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面对县域科技力量薄弱的现状,大力推行市、县(区)领导联系推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试点工作,落实“一名副市长联系一个县,一名副县长联系一个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制度,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实现科技创新与县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鼓励各县(区)围绕产业发展,整合县级人才力量和科研资源,组建县级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平台),聚焦产业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制定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产业振兴发展科技支撑计划。支持宜州、巴马、天峨、南丹、都安等县(区)开展市县领导联系推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试点,提升“河池蚕桑茧丝绸”“河池寿乡猪”“河池寿乡牛”“河池山茶油”“天峨珍珠李”全产业链的产业竞争力。以宜州和巴马为重点,充分挖掘现有的科技基础,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和布局,鼓励宜州和巴马创建自治区级创新型县(区)。到2023年,力争建设1个广西创新型县(区),2个自治区级市县领导联系推动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试点。〔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推动河池学院、市科技情报所、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以及市县农技推广机构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人才团队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县、乡、村提供技术服务或开展创新创业,促进乡村创新驱动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平台,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加强对乡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种养大户、高素质农民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科技培训。到2023年,选派乡村科技特派员10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财政局,市委组织部〕

(四)厚植跨越发展新动能,实施创新功能区提升工程。

1.创建河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科创兴”理念,建立以大学和新型科研机构为支撑的科创城,把科创城纳入宜州新区总体规划中,打造河池市特色科技创新中心。以宜州新区建设为契机创建河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规划高新区空间和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人才、资金、政策等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到2023年,建成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16家,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3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宜州新区管委会〕

2.推动农业高新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着手布局农业高新区,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制高点,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调整结构和优化布局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布局一批农业科技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争创自治区级农业高新区。主动对接参与国家“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型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自治区级星创天地,培育孵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乡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到2023年,争创自治区级农业高新区1个,农业科技园区5家,星创天地1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大力发展千亿百亿元产业。开展靶材、半导体等新材料技术研发,推进稀多金属尾矿高效回收、高性能合金、氧压浸出创新绿色制造等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依托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园区、市工业园区大任产业园,建设全球最大的生态环保型铅锌生产加工基地之一、全国最大的国家战略性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基地之一。充分利用好“中国丝绸新都”名片,打造以宜州、环江为重点的蚕桑茧丝绸千亿元产业集群,开展生产加工机械化智能化关键装备研发与应用、茧丝绸固废物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发展印染、缫丝、织绸加工业,加强宜州茧丝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建设宜州农业科技园区、宜州蚕桑产业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载体。夯实百亿元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引导优势资源向千亿元产业聚集,大力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企业群,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4.全力推进金属新材料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高端金属深加工、广西超威鑫锋能源有限公司再生闭环等产业链建设,组织开展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示范,推进锑、锡、铟、锗、钨等国家战略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链高端产品研发,打造定位清晰、产品高端的金属新材料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加快推进河池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着力开展产业生态化发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消费和生活、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六大示范行动”,组织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示范,大力引进和培育绿色发展研究机构、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产学研合作,培育出一批绿色企业、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广西生态文明强区建设的河池样板。〔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6.推进城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科普场馆、科技馆、科普基地等城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责任单位:市科协,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百企科技创新工程。

1.大力培育科技企业群。构建科技型企业“种子—孵化—加速—瞪羚企业—独角兽—产业链核心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为规模以上企业,引导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实施“高精尖新”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辅导培训等服务,支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到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40家以上,每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2.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推动企业建设和升级研发机构,实现研发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经费、有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建设巴马奥比特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远金属化工有限公司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联合或委托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对成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支持其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符合条件的给予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加强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指导和培训。到2023年,新增拥有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的企业5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3.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行产业导向类科技项目企业牵头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编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发布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组织企业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蚕桑茧丝绸、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重要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强化宣传培训工作,组织科技型中小企业申领、使用科技创新券,降低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开展科技创新的成本。开展企业创新方法系列培训,组织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创新大赛,鼓励企业运用创新方法攻克技术难题。到2023年,组织开展关键技术研究2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市科协,各县(区)人民政府〕

4.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奖补计划,深入落实《中共河池市委员会办公室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河办发〔2020〕60号),设立市本级企业研发投入奖补专项资金,根据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及增量增幅,经市科技局会同河池税务局统计确认,市本级财政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10%—20%择优给予财政奖补,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最高不超过30万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补助力度,市本级财政对首次和重新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补助;对获得认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和40万元的补助。加强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培训和指导,组织企业申请自治区级研发经费投入奖补资金。鼓励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把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视同业绩利润。进一步规范研发经费统计工作,组建促进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的工作专班,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统计工作的联合培训和调研,指导和服务企业做好研发投入归集。〔责任单位:市科技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河池市税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5.鼓励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收集企业科技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与企业对接科技需求,与企业建立服务机制,开展服务工作。支持广西南丹南方金属有限公司、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誉升锗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联合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校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有色金属、蚕桑茧丝绸、大健康产业融合,开展协同创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大数据发展局、国资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强化科技支撑,实施科技惠民工程。

1.科技支撑健康河池建设。探索建立融合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一体的全链条医院发展模式,发展医院、社区、家庭的服务模式。发展智能支付、健康档案、远程会诊、智慧处方、健康知识库、家庭健康系统等技术项目,大力推动河池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推动巴马香猪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建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巴马香猪异种器官移植、人源化抗体生产及其他生物医药、医学项目的合作,培养生命科学与大健康领域前沿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卫生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疾病预防体系科技服务能力和疾病临床研究水平,支持河池市人民医院、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河池市中医院、河池市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医学规范化和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积极开展河池中医药发展信息化建设,开展中药材良种繁育、新品种选育、生态种植、采收和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支持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罗通定系列制剂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到2023年,开展生物技术科技研发和疾病预防临床研究项目3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研项目。重点支持矿山生态修复、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防治、化工有色金属行业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等工业行业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石漠化综合治理、红水河谷生态区生态功能自然修复与重建、生态破坏区脆弱区生态功能自然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支持红水河龙江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减排、化工矿冶等重污染行业废水全过程治理与回用技术研究,支持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无害化、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研究。到2023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类技术研究项目5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科技支撑公共安全。开展食品安全防控、检测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支撑。开展智能土建结构、新型建筑减灾技术、自然灾害以及石油化工火灾、居民自建房火灾、消防车通道管理等方面防治技术集成和装备应用示范。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风险防治和应急救助技术集成应用及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避险意识。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信息化评估预警和物联网监控平台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发。到2023年,组织实施公共安全防控预测技术研究项目2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应急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市科协、消防救援支队,河池气象局〕

4.科技支撑宜居城镇建设。依托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壮美广西·河池市政务云、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河池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智能建造及绿色低碳宜居建筑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新型便民服务设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智慧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保等领域,建设数字城市管理体系,将宜州新区打造成广西新型智慧城市标杆,提高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水平。〔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科技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公安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城市管理执法局,宜州新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市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推进科技强市三年行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对三年行动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并组织实施。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科技强市三年行动工作纳入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和协调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大数据发展局等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优化工作机制。强化市科技局与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会商机制,行业主管部门要精准提出产业、重点企业、重大产品的创新需求,梳理凝练急需攻坚的关键核心技术,共同协调谋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及工程。加强市、县联动,推进科技强市行动实施。〔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大数据发展局等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厅发〔2020〕29号)、《科技强桂三年行动方案》(桂办发〔2021〕14号)、《河池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河办发〔2020〕60号)等政策文件精神,从新区规划、土地、教育、人才、金融、财政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推动重大科技项目、科研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提升科技创新基础保障能力。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改革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完善科技评价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全社会良好创新生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大数据发展局等相关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加大科技投入。要推动引导研发投入主体的企业加大科技创新,逐年提升企业投入占河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落实“桂惠贷-科创贷”政策,探索河池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科研专项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加强监督评价。完善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建设政策体系,建立权责更加明晰的监督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配合自治区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统计制度,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监测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上一篇:南宁市上林县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上林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奖励办法

栏    目:广西高企政策

下一篇:桂林市临桂区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临桂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施办法

本文标题:河池市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河池市科技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本文地址:https://www.gqrdw.com/guangxi/2254.html

高企新闻资讯 | 高企申报教程 | 高企材料下载 | 高企奖励政策 | 高企申报通知 | 高企认定名单

重要申明:本站所有政策文件、认定文件均来源于政府相关网站,然政策具有时效性,如不清楚是否最新政策,请咨询在线客服或当地相关部门。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

联系QQ:1123162087 | 邮箱:1123162087@qq.com

Copyright © 2022-2023 潮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版权所有粤ICP备2022013427号

本站总访问量次 | 本站访客数